当前最新:父母不顾孩子想法、盲目报补习班,就算赢在起跑线,也会输在终点
近年来,孩子教育题材的电视剧数不胜数,一句“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现如今广大父母的真实写照。众多家长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将孩子从小送去不同的兴趣班、补习班,我们拥有更多的技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
在印度电影《起跑线》中,印度中产夫妇为了让女儿上名校,买了昂贵的学区房,来回反复折腾,只是为了钻政府的空子给女儿争取到一个入学名额。
那么,“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到底是否正确?
【资料图】
这句话本身当然没有错误,孩子如果在一出生就可以拥有优异的资源,孩子的一生就可以少走许多的弯路,但这句话在当代家长的理解中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家长们只是一味地去给孩子更好的环境,尽自己所能给予孩子一切,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认清孩子在哪个领域最具有潜力才是最为关键的。家长们不能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喜好来去规划孩子今后的人生,不能一厢情愿地非要把孩子培养成美术家或音乐家。
相信大多数家长在最初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神童,比自己小时候聪明多了,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班,音乐舞蹈美术口才,围棋跆拳道等等,总之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孩子培养成通才全才,让孩子比别的孩子优秀。
但当我们的孩子真的掌握各项技后,就真的把其他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了吗?我相信在这种思想下培养的孩子除了个别是主动学习外,大部分孩子都是因为父母的一句“为了你好”而被迫去学习各项技能,而这种学习给孩子增添了一种无形的负担,要知道孩子并不是什么神童,也只是普通的孩子。
孩子在配合家长去学习时只是为了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仍会遇到困难先放弃,而不是去磨练自己。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家长最终发现自己的孩子一点也没有比别人出色后,就开始“放飞自我”,由最初的无限期待变为了顺其自然,最终导致孩子并没有因为赢在起跑线上而坚持出色。
“起跑线”固然重要,但孩子才是主导者。
起跑线事实上是不公平的存在,只是通过前一代人的努力拉开了下一代人的距离,但如果孩子的基础教育也成为了几代人的竞争,这未免有些滑稽。况且,那些曾经因为父母而站在最前线的孩子,也不一定会成为最终赢家。
全球最年轻的富豪扎克伯格的父亲是个牙医,工作和网络完全不沾边,在扎克伯格10岁的时候,父亲发现了孩子对于网络的兴趣,于是父亲给他买了编程书。扎克伯格靠自学完成了编程书的学习,原本在家里就可以完成的沟通对话,扎克伯格突发奇想让家人在电脑上进行,父亲也给予支持,也正是由于父亲的支持,才成就了今天的Facebook。
如果当时父亲认为儿子不务正业,不好好学习,只会研究没用的东西,那么就没有的今天的扎克伯格,所以说家长的眼界十分重要,而不仅仅需要孩子的“起跑线”多么前端,如果孩子本身有能力,一样可以超过别人。
相比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如好好思考孩子的爱好是什么,毕竟最终的主导者是孩子本身,只要感兴趣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综上所述,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固然重要,但帮助孩子认知自我,塑造正确的观念更为关键,也希望各位家长可以明白这一点,造就更优秀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