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漫游泰山指南|六朝古刹普照寺

发布时间:2023-08-14 15:51:12 来源:齐鲁壹点

“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


(资料图)

泰山普照寺位于岱麓凌汉峰下,秀峰环抱,翠柏掩映亭殿楼阁,气象峥嵘。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传为六朝古刹,又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基址独存。

明宣德三年(1428)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开山记碑》记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并于佛诞之日依古制建坛传戒。道光年间(1821-1850)建佛阁(今摩松楼)。光绪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东西配殿。

普照寺属禅宗临济派,是华北著名丛林。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面积6150平方米,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一进山门面阔3间,门楼式建筑,门前左右置石狮一对,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钟楼内置石柱钟架及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铸莲瓣口形铁钟。

二进山门为二院,门内两山墙各开发券拱门。西拱门外有元代经幢一尊,记僧法海于元贞年间(1295-1297)重修普照寺的情况。

沿阶而上为三院,中为大雄宝殿,五脊硬山顶三开间,前后廊式,端庄雄伟,内供释迦牟尼鎏金趺坐铜像。东西配殿各3间,院内银杏双挺,油松对生,并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住持僧明睿及弟子所造双檐盖罩铁香炉1尊。大殿东西侧有垂花门通后院。

后院有著名的“六朝松”,古松粗达数抱,枝密盘曲四伸,树冠如盖。上有摩松楼,可摩顶观松;松下有“筛月亭”,取“古松筛月”之意。亭居高台,方形,四檐飞翘,四柱均有楹联。亭下有方形石桌,敲击四角和中央,则发出清脆如磬的五种声音,因名“五音石”。

中轴线之东,有禅院和石堂院;之西为菊林院,山房门额悬“菊林旧隐”横匾,院内有“一品大夫”松。清代主持僧元玉是位颇有成就的诗僧,别号“石堂老人”,著有《石堂文集》,其时遍植菊花,号称“菊圃”。今寺东南尚有其墓塔遗址。

3月中旬,泰山普照寺内满树的玉兰花竞相绽放。一树玉兰,净若清荷而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吸引人们在花下驻足。

红墙灰瓦映衬玉兰花冰清玉洁,成为春天普照寺独美的景色,拍照入镜效果绝佳~

摄影|刘博洋

仲夏时节,走进普照寺,去领略“清音”入化的世界,静静聆听自然发出的清悦之音,萦绕、忘却、融合,给人一种静谧超脱之感。

夏风轻倚山林,带走浮躁的热意,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寺中正酝酿着第一无二的夏韵。

仲夏找个时间走进普照寺,品味不同往日的气息,与三五好友一起,感受夏日应有的味道。

寺院深藏山中,在落叶和绿树的掩映中,幽静而庄严。一阵风吹来,一片片泛黄的树叶落下,点缀红墙、铜亭、碧水。

深秋的六朝古刹,在落叶映衬下,给人穿越千年的感受,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摄影|党晓夏

深冬的花草树木大多已凋谢枯落。如果说除了下雪之外还有什么更让人期待的,那一定是凌寒独自开的蜡梅了。

百花凋零时,蜡梅的一缕幽香显得尤为独特而珍贵。此时恰逢春节,普照寺内玲珑素雅的蜡梅悄然绽放,开得低调又热烈。

蜡梅绽放之时,你不需要走得很近,远远就能闻到属于它的特别的味道。一树一树花朵玲珑剔透,满寺都是幽幽清香,为清冷的时光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诗意。

蜡梅绽放装点古庙,别有一番滋味。待冬季与家人来普照寺一寻芳踪,行走在古庙之中,享受悠闲的时光。感受一次清香透彻的呼吸,感受下“六朝古刹”普照寺的独特魅力。

摄影|刘春莲

来源:文旅泰安

上一篇: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郑东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陈平山到郑东新区杨桥娄庄小学调研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