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佛教的第一圣地 热消息
中国有闻名世界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我们熟知它们分别是
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
和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研究院官微
01
什么是云冈石窟
在混乱的十六国末期
从兴安岭发源的鲜卑族
挥师南下统一了北方政权
拓跋珪从盛乐迁都到平城
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这个平城就是现在的大同市
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这里作为首都持续了97年之久
云冈石窟就在大同市城西
武州山的南麓
武州川的北岸
北魏时期在这里开凿了石窟
被称为武州山石窟寺
也叫做代京灵岩寺
“(皇兴元年)秋八月丁酉,行幸武州山石窟寺。”
——《魏书·显祖记》
“(太和七年)五月戊寅朔,幸武州山石窟佛寺。”
“(太和八年)秋七月乙未,行幸方山、石窟寺。”
——《魏书·高祖纪》
“释昙耀……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州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曰灵岩。”
——《续高僧传·昙耀传》
“其水东转,逸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水径注·漂水》
而云冈这个名称
最早出现在嘉靖年代
《重修云冈堡记》碑文记载
因为在武州山上建了云冈堡
这里也被称为了云冈石窟
“古者,石佛寺通西四卫道也,于嘉靖□□七年,内为右卫饷道,改□云冈堡。”
——《重修云冈堡记》碑,嘉靖四十三年(1564)
“左云县石佛寺,在县东九十里云冈堡,又名佛窑山。”
——《朔平府志·古迹》,雍正年间
“大同县西武州山上……其山最高处曰云冈。”
——《大清一统志》,乾隆年间
©云冈研究院官微
02
云冈是怎么被选中的
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
建立了北魏政权后
刚接触中原文化的鲜卑族
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统治方式
于是
认为佛教能够有效地帮助
鲜卑王树立了一个新的形象
正这时候
僧人法果来见道武帝
赞誉他是“当今如来”
提出了皇帝就是佛陀
把北魏皇帝定位在了
国家佛教体制的顶点
这种观念助长了民间的臣民意识
成为了人们的精神依托
“法果每言太祖明叡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遂常致拜。谓曰:能鸿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
——《魏书·释老志》
到太武帝时期
皇帝信奉天师道
开始排斥佛教
掀起了一场灭佛运动
在太武帝去世后
文成帝即位
下诏复兴佛法
认为佛教对教化百姓
还是很有帮助的
©云冈研究院官微
这时候
有位非常重要的人物登场了
就是兴建云冈石窟的昙曜法师
他奏请文成皇帝
在京西开凿了五个石窟
被称为“昙曜五窟”
就这样,云冈被选中了!
“和平初(460),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魏书·释老志》
03
我们在云冈石窟要看什么
云冈石窟规模宏大
有大小窟龛254个
造像内容丰富
有造像59000余尊
雕刻艺术精湛
包括主要洞窟45座
主要洞窟分东、中、西三区
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
按形制、内容和样式的发展
可以分早、中、晚三个阶段
©云冈研究院官微
早期阶段
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五个石窟
就是位于西部石窟区
16—20窟的昙曜五窟
这五座石窟
分别对应了北魏五位皇帝
昙曜五窟平面图
采自《中国石窟 云冈二》 东京:平凡社
五窟从西边依次为
第20窟为第一代道武帝;
第19窟为第二代明元帝;
第18窟为第三代太武帝;
第17窟为追封的景穆帝;
第16窟为第四代文成帝。
云冈第20窟(水野版《云冈石窟》)
©云冈研究院官微
第19窟主尊如来坐像,采自《世界美术大全集 东洋编3》,小学馆
第18窟主尊如来立像,石松日奈子摄
云冈第16窟(水野版《云冈石窟》)
©云冈研究院官微
早期阶段的五尊大佛
都已北魏皇帝为原型
塑造了鲜卑族
劲健、浑厚、质朴的特征
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
创造了独特的云冈艺术风格
昙曜五窟全景
©云冈研究院官微
中期阶段
云冈鼎盛期的石窟是
除了第4窟以外的
东部和中部的12个窟
这段时间是北魏政权
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
属于云冈石窟中期阶段
云冈中期阶段的石窟里
经典造像特别多
交脚弥勒像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
维摩诘经变像
著名的“音乐窟”等
都在这一阶段开凿
是北魏的佛造像艺术
开始本土化的见证
就像是被称为“音乐窟”的第12窟
正壁上刻着很多伎乐天人
手里拿着各式乐器
组成了强势的云冈交响乐团
这里能分辨出的乐器有40多件
大多数是龟兹乐使用的乐器
还有西凉乐器、汉族乐器
和游牧民族乐器等
组成了盛大的音乐庆典仪式
©云冈研究院官微
©云冈研究院官微
©云冈研究院官微
第12窟的乐器图像所包含的乐器分别为:
1.前室北壁最上层的14身乐伎所持13件乐器为:
吹奏乐器—排箫1、筚篥1、横笛1、义嘴笛1、法螺1;
弹拨乐器—五弦直项琵琶2、竖箜篌1、琴2;
打击乐器—细腰鼓1、粗腰鼓1、齐鼓1。另有1身为吹指乐伎。
2.前室北壁上层明窗最中间有一身坐佛,其余上、左、右三面有17身乐伎,所持16件乐器为:
吹奏乐器—排箫2、筚篥1、横笛1、义嘴笛1、法螺2;
弹拨乐器—曲项琵琶2、直项琵琶1、竖箜篌1;
打击乐器—细腰鼓3、粗腰鼓2。上方第1身为拍掌乐伎。
3.前室北壁门楣上方有10身乐伎,所持10件乐器为:
吹奏乐器—排箫1、筚篥1、横笛1、法螺1;
弹拨乐器—四弦曲项琵琶1、四弦直项琵琶1;
打击乐器—细腰鼓2、粗腰鼓1、齐鼓1。
4.前室天井东、西、南三壁共有7身浮雕乐伎,西壁有1身已坍塌,能分辨的乐器有5件:
吹奏乐器—筚篥1、胡笳1;
弹拨乐器—曲项琵琶1;
打击乐器—细腰鼓1、粗腰鼓1。另有1身为弹指乐伎。
这是筚篥,北壁上层西数第8个伎乐所演奏
©云冈研究院官微
这是竖箜篌,北壁上层西数第9个伎乐所演奏
©云冈研究院官微
这是琴,北壁上层西数第10个伎乐所演奏
©云冈研究院官微
这是细腰鼓,北壁上层西数第11个伎乐所持
©云冈研究院官微
这是义觜笛,北壁上层西数第12个伎乐所持
©云冈研究院官微
晚期阶段
到了北魏太和十八年(494)
孝文帝迁都到了洛阳
云冈的大规模开凿活动也停止了
但留在旧都的中下层阶
开始了云冈石窟的民间时代
晚期阶段的石窟主要分布在
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和
11、14、15窟西崖面上的一些小龛
这一阶段的造像
表现出一种清新典雅
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
可以看到北魏佛造像
已经完成了中国化
这种特征和风格
在龙门石窟也能看到
04
为什么要看云冈石窟
佛教文化从恒河流域开始
分海路和陆路传入中国
云冈石窟恰好处于
丝绸之路的主传播线上
堪称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代表了五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
云冈石窟跟葱岭以东石窟寺不同
泥塑、壁画、木雕等艺术模式
不再直接比照印度的大型石窟建筑
第一次在东方营造出气势磅礴的
全石雕性质的佛教石窟群
同时,广泛吸收中外造像艺术精华
兼容并蓄,融会贯通
成为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
点击查看线路
参考文献:
[1]马志强,李海.云冈石窟历代名称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9(06):5-6+14.
[2]文莉莉.云冈石窟佛教文化研究[J].文物世界,2020(02):42-44.
[3]石松日奈子,王云.云冈石窟的皇帝大佛——从鲜卑王到中国皇帝[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2):4-19+109.
[4]吴巧云,姬红兵.云冈石窟音乐窟中的北魏音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03):49-57.